您当前的位置 : 芗城新闻网 > 资讯 > 历史沿革

漳州最具文艺范街“百里弦歌” 有座龙溪知县碑

历史沿革   时间:2015-08-25 09:50    http://www.xcxc.cn/   

▲古碑在这里

  乾隆下江南到陈家下榻

  据介绍,石碑立于清康熙四十六年,露出地面部分约1.7米高,还有一部分埋于地下。

  碑上记载,陈世仪任海澄县令13年,并兼任龙溪县令7年。“任职时间长短是一回事,在职期间,陈世仪身兼两县主官,政绩突出,得到朝廷嘉奖和百姓称颂。”为此,龙溪县绅民为了纪念这位好官,共同为他立碑。

  据称,陈世仪是浙江海宁人,家族显赫。坊间盛传,陈氏的儿子与雍正的孩子同一天出生,雍正大喜,让其把孩子抱到后宫,给大伙儿见见。没想到,几天后,抱回的竟是个女娃。陈家十分惊恐,不敢声张。

  数十年后,乾隆下江南,特选陈家大宅为行宫,临回京城时交代,以后若不是天子临幸,陈家大宅的中门,千万不要随便打开。

  望恢复原状并加以保护

  那么,这个碑亭究竟有多重要?江焕明说,一般来说,县衙大门坐北朝南,308年前,绅民为陈知县建祠立碑,方位是县衙大门西侧,就是现碑亭位置。

  龙溪1500多年前就建县,民国后,官衙逐渐沦落为民居群落。现在,县衙建筑群面目全非,这碑亭就是县衙仅存的文物,十分宝贵。

  江焕明说,长期以来,研究古城课题,总围绕州(府)城,很少提及龙溪县,其实漳州与龙溪共同在一座城中,“龙溪县历史比漳州还长久。现在找不到龙溪县的痕迹,很不应该。”

  “碑亭就相当于一个标杆,精确还原了龙溪县衙的具体位置,十分珍贵。”江焕明表示,“希望能原址保护、修缮,恢复原貌。”(导报记者 张韩丰/文 见习记者 卢紫腾/图)

首页  上一页  [1]  [2] 
来源:台海网 编辑:管理员 时间:2015-08-25 09:50 收藏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