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26年(1937年),为了保障全省汽车运输经营者的利益,蔡竹禅联合全省17家汽车公司,在厦门成立全省汽车同业公会联合会,成功地突破了美孚、亚细亚、德士古3家公司汽油供应的垄断,同时又抵制了省主席陈仪加征“汽油税”的决定。
民国27年(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后,沿海公路和桥梁自毁,公路交通线缩短,许多股东纷纷退股。蔡竹禅冒险收购王燕衔、孙绍武等人的股票,成为漳龙汽车公司董事长。
1950年11月18日 福建省支前司令部前方办事处公路运输部各汽车大队支前留影
1950年11月18日 福建省支前司令部前方办事处公路运输部各汽车大队支前留影
1950年11月18日 福建省支前司令部前方办事处公路运输部各汽车大队支前留影
1950年11月18日 福建省支前司令部前方办事处公路运输部各汽车大队支前留影
1950年11月18日 福建省支前司令部前方办事处公路运输部各汽车大队支前留影
1950年11月18日 福建省支前司令部前方办事处公路运输部各汽车大队支前留影
民国28年(1939年),战事吃紧,国民党政府征用各汽车公司汽车以供军用,沿途军警又经常截车运载私货。同年,省政府命令汽车公司内迁龙岩,烧毁待修车辆。漳龙汽车公司原有64辆汽车,迁入龙岩后只剩10辆,财力困竭。蔡竹禅在困境中完善规章制度,发动工人投资入股,充分调动工人积极性,与工人共同决定公司大事,因此人才均各尽其能。机匠陈番西改造“汉口炉”成功,用木炭代替汽油。郭嘉、郭宽逊有丰富的化学知识,用松节油、樟脑油炼出代用燃料,从而突破敌人禁运汽油输入的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