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重珍珠 誉溢丹霞——浅谈漳州八宝印泥的发展
⊙杨锡伟
一、文房五宝蕴雅泌芳
漳州八宝印泥,素有“文房五宝”之称。漳州八宝印泥历史悠久,驰名中外。相传,漳州八宝印泥始制于清康熙十二年(1673)。当时,颇懂文墨,能书会画的漳州源丰药材行的老板魏长安先生,用珍珠、玛瑙、麝香、琥珀、珊瑚、猴枣、梅片和艾绒等八样珍稀药材,调以蓖麻油,磦银硃,研制成医治刀伤、烫伤,疯狗咬伤的药品――八宝药膏。这就是八宝印泥的前身。由于其制作成本昂贵,问津者少,一直不为世所知。在一次偶然的机会,魏氏将“八宝药膏”作为印泥钤印盖在自己制作的书画上,发现了其神奇的效果,光彩艳和,令人耳目一新。魏氏大喜,遂继续研制改进,将“八宝药膏”转产为“八宝印泥”应时上市。一进生意兴隆,达官贵人和文人学士纷纷使用,使漳州八宝印泥广为传佈。清乾隆十一年(1746),出任澄漳龙道道尹特地为八宝印泥取号“丽华斋”(此匾毁于“文革”),并作为贡品送入清廷内宫,乾隆帝还常将其赏赐近臣。从此,八宝印泥的声誉大振,其产品等级便一直延用皇家惯例,分为特级贡品、一级贡品、贡品、极品、珍品和上品六大品系。魏氏“丽华斋”曾于1915年在其通告中写道:“秘制八宝印色在前清康乾之时,已驰名都中。凡至京师通人学士、大书画家,莫不器重之。”至今,判定乾隆前后的字画,也常以是否钤印八宝印泥做为鉴定方法之一。此后,漳州仿效魏氏继续生产“八宝印泥”的,除魏氏的“丽华斋”,尚有“绮红轩”、“藏晴阁”、“南升斋”、“乙麈庐”、“慧庐”等数家。
二、品重珍珠历久弥香
(一)新时代新发展
新中国诞生后,八宝印泥由分散的小作坊生产组织起来,在当时的漳州文教日用品厂内设专业车间,并对各家的产品秘方和生产方式做了比较,加以改进,正式生产了具有特色的漳州八宝印泥。1982年,省政府拨专款兴建了八宝印泥大楼,使文教日用品厂的生产逐步转向以生产八宝印泥为主的专业厂。后来,由于全国性文教用品市场的不景气,尤其是96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冲击,致使漳州八宝印泥厂销售量逐年减少,导致企业内人心焕散,产品质量把关不严,加上企业是老企业,包袱特别大,沉重的债务把企业压得直不起腰。内外交困,便企业曾—度处于停产边缘。1983年,“漳州八宝印泥配方”被国家轻工业部定为绝密级。1998年漳州市二轻联社对企业领导班子重新进行调整,企业新领导通过抓好改制,重塑老字号、老品牌。1998年,国家商标总局确认“丹霞牌”为漳州八宝印泥注册商标。注册“八宝”商标,面对市场上出现的假冒本商标产品,联合工商等部门加以坚决打击,净化市场,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同时,根据《福建省民族民间文化保护条例》,在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密法》的前提下,建立有专家当顾问,以漳州市分管领导为主的“漳州八宝印泥传统制作工艺”保护领导小组。并拨专款用于资料的整理和研究与发掘。组织专业人员对漳州八宝印泥的传统配制工艺进行全方位的疏理、记录。建立漳州八宝印泥传统配制工艺图片、实物数据库。建立漳州八宝印泥传统配制工艺图片、实物数据库。2008年在文化部公示了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漳州八宝印泥榜上有名。漳州是历史文化名城,三百年前漳州人创造了八宝印泥这传统名牌产品。经几代人的共同努力,使之闻名天下。
(二)重品质重创新
漳州八宝印泥以冬不凝固、夏不透油;燥天不干,雨天不霉;色泽鲜和、细腻厚重;浸水不化,历久不褪;芬香四溢、焚余留痕的诸多特点,为士林所赞叹,有“印纸则桃花欲笑,钤朱则墨韵增辉”之誉,成为一方名产,深为文人墨士和各界名人欢迎。孙中山先生在上海时,特地为漳州八宝印泥挥毫写下了“品重珍珠”四字,加以赞誉(几经沧桑和变易,此件墨宝在“文革”中被毁未能保存下来)。
近年来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八宝印泥产品质量也日益提高,八宝印泥配方保护领导小组成员,对配方保护提出合理化建议和一些工艺操作改进。1996—2000年主要进行八宝印泥配方的改进工作,在保护原有特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通过无数次的试验、不断总结,使之在高温(100±℃)恒温2小时色泽不变,盖印后在清水中浸泡48小时不褪色,从而使八宝印泥耐高温性、耐热性、耐水性得到改进提高。同时通过试验,根据目前环境温度的升高,气候变化,在配制上对成份进行保护性地微调,掌握配制的时间化,通过特殊处理,解决了成品的凝固达到不渗化、不吐油、耐霉性,从而使八宝印泥的固化和渗化问题得到解决。2001—2003年主持、参与开发八宝印泥新品种。根据市场的变化,开发八宝印泥新品种多彩八宝印泥,拓展八宝印泥的使用范围及销售渠道。过去八宝印泥只有红色一种,如今的纸张不仅仅只有白色—种,淡黄的、红色的、撒金的、甚至黑色的都有。因此,企业通过了解客户对产品的意见和建议,改进、改良传统配方,及时研发彩色八宝印泥系列,已投产的有黑、白、黄、蓝、绿、赭石、柴、蓝紫、红紫、玫瑰红等色印泥,产品沿用以往的六个品极。不但满足了市场的需求,丰富了产品的花色品种,而且增强了市场的竞争力。
在包装上也进行了改革,印上仿古图案并配有石章,主瓷盒规格大小有30克、60克、120克、300克、600克等,图案为山水、八仙、双龙等,以提高八宝印泥产品的实用性和艺术品位。2004—2006年致力八宝印泥包装的改进,开发八宝印泥高档礼品系列根据对台交流的需要,改革包装,开发高档印泥寿山石章配套及包装礼品化、工艺化,提高八宝印泥的销量和经济效益。2008年,研发120克九龙璧玉石北京狮印泥座缸及景德镇釉上彩手工绘制印泥瓷缸。2009年,研发600克、300克漳州瓷米黄色瓷缸极品八宝印泥,2000克黄道周青花瓷缸并被漳州市人民政府指定为馈赠外宾的高级礼品。2010年,又开发研制400克九龙璧玉盘龙印泥缸及其系列产品。同时在产品的外包装上也不断开发,除传统的木盒、锦盒之外,开发了彩绘漆盒、红木盒等新型的包装,满足市场的高档需求。
企业提出“以高档商品为主,以低档为促销”的经营方针,产品除了满足书画界人士需要外,还开发了堆珠印泥、珍珠印泥等产品,深受中学生以及老年收画学习者的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