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机械加工的金银饰品不断推陈出新,手工打制的金银饰品逐渐被冷落。漳州市区还在从事金银饰品打制的人寥寥无几,住在芗城区南昌路小商品城A幢303室的陈庆年,坚持着这一老行当。
昨日,笔者走进陈庆年的家。一间卧室成了他的工作室,工作桌上摆放着各种工具。墙角的展示柜摆放着他制作的一些精美银器,有酒樽、元宝、茶壶、碗筷、手镯、戒指、项链等。年近六旬的陈庆年拿起其中一个银酒樽介绍,这是他新做的产品。做这么一个银酒樽,要花十几二十天。
童年时,陈庆年因家庭困难,13岁小学毕业就辍学打杂工,1978年招工到内燃机厂,当了一名铸工。当时龙溪机器厂办职工夜校,他白天上班,晚上到夜校学习。从初级到中级,几年下来,他掌握了钳工、刀具、夹具、焊接等工艺及机械制图的知识,成了一个多面手。
1983年,陈庆年和未婚妻到芳华里一家打金店打制结婚用的金项链。看师傅打制金项链,陈庆年感到这手艺没什么难,就信口对未婚妻说,他也会打制。因为他从来没打制过金器,未婚妻不信他的话。从不服输的陈庆年回家后,就琢磨着打制起金银器。经反复试做,他终于做出一只银手镯。毕竟是第一次做银手镯,未婚妻对他的手艺很赞赏,也指出了一些缺点。没几天,第二只银手镯也做出来了,比第一只精致了许多。从此,陈庆年一发不可收拾。打制金项链时要把黄金拉成金线,他用掌握的知识,做出拉丝板,拉出第一条金线。至于锤打、焊接、打磨等工艺,对他来说,更是轻松易做。陈庆年打制的金银饰品,除了手工精细,更在质量上严格把关,打上“庆年”“足白”等印戳,以守信誉。
打制银器是一项非常精细的工艺,从下料、煅打、成型、焊接到最后的研磨,十多道工序,有的一件产品就得做十几二十天。天天对着一个小小的物件,除了要有相当的技术与灵性,还得耐得住寂寞,不然是做不出好产品的。要学精这门手艺,绝非易事,不是三年两载就可全掌握的,要有长时期的经验积累。
2014年,陈庆年从铸工岗位退休后,就在家里继续做银器。为了让这门手艺传下去,他一直劝说儿子学。他儿子表示,现在从事的工作较忙,但会利用业余时间学手艺,即使不将打制银器当成职业,也会把这门技艺留住。
☉郑德鸿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