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凯 文 郑文典 图
林语堂天宝故居掩映于蕉海之中
在栈道上,游客更加亲近蕉海。
冬日,许我一缕阳光,带你走进万亩蕉海,一片片蕉叶,一点都不拘束,如同赶趟似的,竞相生长,近得一伸手就能触感自然的律动,阵阵蕉香便会亲吻着你的鼻尖。
时逢立春,走进珠里,遇见一座藏匿于蕉林中的中欧式建筑。“这是林语堂天宝故居,仿建林语堂在台北阳明山故居。”一位导游正在为来自深圳的旅游团细细解说。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为天宝镇珠里村带来了人气和商机。“生态+”的乡村发展模式在这座村落孕育而生……
2016年年底,漳州市将香蕉海纳入“五湖四海”布局。从那时起,香蕉海迎来新变化。“让群众‘躲’在香蕉海、游在香蕉海,自由自在畅享生态”。市委主要领导的一番话,更是激发了芗城人扮美蕉海,传承文化的信心和决心,
36名党员干部压到蕉海一线,吸收“西湖经验”,释放“蕉海速度”,10天完成616宗土地,70天完成栈道建设……一天一节点、五天一变化。如此,“蕉海”渐入人心,令人神往,因为这里有我们最需要的自然,最难得的乡愁,最期待的美好。
文化点睛,与语堂更近了
“宅中有园,园中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树,树上有天,天上有月,不亦快哉。”这是林语堂先生笔下的娴雅院落。
五里沙小学六年级的林晓桐告诉笔者,她经常听到老师或同学提到林语堂台北阳明山故居,但因父母亲工作繁忙,只能通过网络看看故居图片。“好想”这个词是她说得最多的字眼。过去,不少到香蕉海的游客也对林语堂的“家”期待满满,一位来自厦门的游客王芳还建议说,“如果漳州故居建成了,将来会有台湾游客来的。”
怀揣梦想,启程出发。2017年4月,一个由宣传、规划、建设等10余人组建的考察团队赶赴台北林语堂故居参观学习,为进一步了解相关历史资料,建筑参数,10月另一批考察团队再次奔赴台北。
芗城区委副书记张其扬告诉笔者,“为了确保项目原样仿建,先后拜访了林语堂生前助手马骥伸、黄肇珩夫妇,林语堂台北故居馆长蔡佳芳等专家学者,考究了回忆录等相关历史资料,经过不断考证,先后修改林语堂天宝故居规划10余稿。”
对比两处,不难发现林语堂天宝故居项目选址的奥妙。林语堂台北故居坐落阳明山腰,西面阳台视野极佳,不仅下瞰台北天母,而且直面海峡对岸,这也是林语堂生前为何常坐于此看夕阳的缘故。林语堂天宝故居,项目选址于珠里村黄海高度约28米,阳台朝向为西偏南约30度,西面阳台可俯瞰故乡五里沙全貌,直线延伸就是林语堂祖籍所在地,真乃殊途同归。
照进现实,启动实施。2017年7月工程全面启动,9月封顶,由漳州市腾峰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承建,时任项目负责人赖锦兴告诉笔者,“最难做的要属琉璃瓦屋檐,由于斜度较大,缝隙较多,且瓦片中间还要有‘圆筒瓦’装饰,这就要求施工人员技术必须精湛,仅该工程前后就用了10多天时间。”
走进故居,笔者手拿台北故居照片对比,房间里沙发、书柜……甚至连餐椅上的“凤”纹理都是一模一样。负责软装的陆志斌回忆道,为了丰富林语堂天宝故居内容,增加了林语堂蜡像和梦回馆,这两项工程难度都比较大,特别是林语堂蜡像要求最高,先后请了5位师傅用了25天时间才完成。
如今,林语堂天宝故居迎来许多慕名而至的游客,“现在我们不用去到台北了,在漳州就可以看到语堂故居啦。”来自市区的陈琳女士欣喜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