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芗城新闻网 > 新闻 > 福建新闻

坚持不懈“大抓工业、抓大工业” 加快发展“三大三新”产业 轻装上阵再出发 知重负重勇向前

福建新闻   时间:2021-02-10 22:11    http://www.xcxc.cn/   

  入选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获评“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百佳城市”

  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

  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

  目标争取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500亿元

  “十四五”期间,漳州着力打造“四城一支点”:“四城”即创新引领的工业新城、富美善治的生态之城、两岸融合的开放之城、活力奋发的文化名城;“一支点”即迈向深蓝的战略支点,加快建设海洋强市。

  全市经济指标既要保持量的合理增速,又要推动质的稳步提升,力争更好更快一些,争取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50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2.5万元,经济发展保持赶超态势。居民人均收入达到4.32万元。

  目标谋划重大支撑项目总投资1.3万亿元

  “十四五”期间,漳州围绕“八大工程”,共谋划储备“十四五”重大支撑项目532个、总投资1.3万亿元,其中,总投资百亿元以上项目24个。比如,工业方面,重点推进古雷炼化一体化二期、中沙古雷乙烯、联盛林浆纸一体化、海上风电装备制造基地、华晴卫星应用产业园等项目。服务业方面,重点推进漳州世博城、“中国女排娘家”基地、闽南老家、三宝广场等项目。基础设施方面,重点推进漳汕高铁、厦漳泉城际R1线、沈海高速漳州段改扩建、鹰厦铁路漳州支线外迁、漳州核电3-8号机组、云霄抽水蓄能、闽粤联网、“北电南送”、罗溪水库、浙溪水库、“北水南调”等项目。民生方面,重点推进市医院高新区院区、市中医院新院区、漳州三中新校区等项目。

  目标培育千家便利店打造漳州大商圈

  “十四五”期间,漳州将着力优化城乡商业网点布局,借助互联网融合传统消费业态,深度挖掘消费需求,健全供应链体系,营造便利购物环境。重点推进商业网点规划,培育打造10个省级商圈、30个市重点商圈、50个特色街区,引进大型购物中心、百货零售、特色首店、精品美食等业态。培育1000家便利店,加大24小时便利店布局,打造更便捷的消费圈。

  目标围绕民生财政增进民生福祉

  “十四五”期间,漳州将围绕稳健财政,突出抓好增收节支,加强全面预算绩效管理,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围绕民生财政,强化财政保障功能,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恢复性增长成果,不断增进民生福祉;围绕科学财政,发挥财政撬动作用,更好服务“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助力供给需求侧改革协调推进,加快融入内外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围绕兜底财政,统筹盘活各类财政资金,抓好收支平衡,全力兜牢基层“三保”,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守住风险底线。

  三宝钢铁厂炼钢铁水调配区域

  GDP连续突破3000亿元、4000亿元大关

  地区生产总值接连突破3000亿元、4000亿元大关,首次进入全国城市GDP前五十强,完成“十三五”规划目标、赶超目标,提前四年完成比2010年翻一番的小康目标。发展支撑后劲更强,累计实施市级以上重点项目1960个。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培育形成大健康、大装备、新材料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数字经济规模、服务业增加值预计均突破2000亿元、占GDP比重均超40%。

古雷炼化一体化项目航拍

  核心提示

  市委规划《建议》提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在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基础上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增速保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我们将综合考虑我市发展的基础条件和态势趋势,服务新发展格局,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不断提升漳州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嵌入度、贡献率,在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中展现更大作为,迈出重要步伐。

  片仔癀生产车间一角

  漳州南湖文化生态园鸟瞰图

  漳州古城

  漳州恒丽电子有限公司

  市发改委

  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

  市发改委主任蔡兴州介绍,五年来,全市坚持不懈“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地区生产总值接连突破3000亿元、4000亿元大关,富美新漳州建设取得新进展、迈出新步伐。

  全社会研发投入年均增长超20%,培育形成高新技术企业35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465家、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204家、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15个、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3家。

  五年累计实施城乡基础设施补短板项目500多个,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4%提高到61%。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开展“千村整治、百村示范”工程,30个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闽西南协作深入推进,厦漳泉同城化发展程度逐步深化。获批国家级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累计新批外资企业500多家。对台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新批台资项目330多个。

  积极融入福建省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举措和创新经验,创建一批国家级生态县。我市“生态+”发展模式,荣获改革开放40周年“福建影响力”生态文明类优秀案例。入选全国黑臭水体治理示范城市,森林覆盖率达64.8%。入选首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比2010年翻一番。脱贫攻坚高质量完成,提前一年半实现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83个贫困村全部摘帽、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部退出。

  市工信局

  五年完成工业投资超5300亿

  市工信局局长苏斌钢介绍,“十三五”期间特别是近年来,漳州工信系统突出“大抓工业、抓大工业,建设工业新城”,围绕抓龙头、铸链条、建集群,统筹推进稳增长、调结构、增动能、优服务,奋力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规模工业企业数比“十二五”末增长10.7%,一批示范企业引领工业转型升级,如片仔癀药业获评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龙轴集团获评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立达信LED照明等项目入选国家智能制造项目,三宝集团位列“2019年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并获评国家绿色工厂,恒丽电子获评国家工业设计中心。

  项目后劲持续增强,五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超5300亿元,技改投资近3000亿元,年度投资总量占全省20%左右。打造了中科智谷、芯云谷等一批信息化产业园区,完成“上云上平台”企业1450家,入选省“互联网+先进制造业”项目库70个,获评省级应用标杆6家。

  工业园区标准化建设水平持续提升,台商投资区、古雷开发区被列为省工业园区标准化试点。

  重大工业活动成果显著,成功举办了四届海峡两岸工业设计和钟表设计大赛、两届漳州食品交易会和2020中国冻干食品产业峰会。

  企业帮扶落地见效,精准出台“‘大抓工业、抓大工业’三年行动计划”等系列政策,持续深化全市重大工业项目协调、政企直通车、市工信局“一联系三挂钩”等一套工作机制,五年兑现各级惠企政策资金超5亿元,解决企业问题超2000个。

  市财政局

  支持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

  市财政局局长许毅忠介绍,2020年,我市及时启动财政应急保障机制,全市累计投入7.2亿元,支持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成果。落实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用好用足上级直达资金50.9亿元。

  “十三五”期间,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总收入从2015年274.75亿元,增加到2019年356.2亿元,年均增幅6.7%;地方级收入从2015年179.1亿元,增加到2019年219.41亿元,年均增幅5.2%。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从2015年355.82亿元增加到2019年440.44亿元,年均增幅5.5%。

  全市民生保障类支出从2015年284.02亿元,增加到2019年347.53亿元,增长22.4%,年均增长5.2%,占一般公共支出的比重基本保持在80%左右,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4个百分点。

  市商务局

  加快打造区域性商务中心城市

  市商务局局长吴凌真介绍,“十三五”期间,我市预计出口年均增长2.4%,今年进出口总额有望突破780亿元、增长7.5%,五年来举办了16场“漳州味·世界行”“漳州产·全球销”活动,组织企业参加了55场境外重点展会,和57个国家和地区新建立外贸往来,目前我市地球村的生意圈朋友达到187个。

  全市开展“一把手”抓招商活动800多场,推动“三维”项目签约1797个,计划投资额9688亿元。全市累计新设立外资企业550个,合同外资353亿元,实际利用外资281亿元,其中台资148亿元,现有世界500强投资项目12个,台湾百大企业投资项目13个。201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700亿元,预计“十三五”期间年均增长9.0%以上。特别是电子商务引领的新消费发展迅猛,2020年全市电商交易额突破500亿元,较“十二五”末增长2.4倍。

  实施中心城区农贸市场提升改造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完成32个农贸市场改造建设任务,获评全市2019年十大民生实事项目。深入实施电商助力精准扶贫,全市农产品交易额突破50亿元,居全省首位。

  2016年,我市入选全国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试验城市,2018年获评福布斯“中国最具商业价值百佳城市”,2020年获批中国(漳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

                                                                              

扫一扫 观看直播回放 

  本版文字由 记者 杨瑞 整理本版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责任编辑/林堃 徐镜正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编辑:叶祺敏 时间:2021-02-10 22:11 收藏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