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文昌颂
□ 沈子彬
邹鲁海滨遐迩鸣①,抓丁沙患苦交并②。
村墟寥落人逃乞, 郊野萧疏鬼现行。
千里随军驻孤岛, 万民注目盼重生。
已嗟凋敝苍黎困,更颂兴隆朝夕争。
敌伪划分添劫难,兵灾定户正声名。
群情款款齐朝向,国梦悠悠共与荣。
自有雄心斗天地, 敢教铁臂治骄狞。
荒滩秃岭铺新绿, 乐业安居拓锦程。
潜绩③垒成光日月,丰碑④铸就显峥嵘。
谷公先祭香三炷,高誉尤堪薄太清。
注:①东山岛是明代理学大师黄道周的故乡,自古文风昌盛,素有“海滨邹鲁”的美誉。
②抓丁:解放前夕,撤走台湾的国民党军队先后三次从东山岛抓走壮丁4792名,全岛仅有1.2万余户,就有1/3多的家庭骨肉分离;沙患:指风、沙灾害,致使岛上满目疮痍,民不聊生,成群逃乞;交并:这里指相互为害。
③④“潜绩”、“丰碑”:2005年1月17日,习近平在《浙江日报》撰文《“潜绩”与“显绩”》称赞:“福建东山县的县委书记谷文昌之所以一直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敬仰,是因为他在任时不追求轰轰烈烈的‘显绩’,而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带领当地干部群众通过十几年的努力,在沿海建成了一道惠及子孙后代的防护林,在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这种‘潜绩’就是最大的‘显绩’”。
编后语:
50年代,福建东山县委书记谷文昌,他带领群众遍植木麻黄,根治了从明、清至民国历朝历代县官束手无策的沙患;他敢于担当,将“敌伪家属”改为“兵灾家属”,改变了包括被称为“寡妇村”——铜钵村在内的4700多名被抓丁去台家属的命运。老百姓尊他为“谷公”,“先祭谷公,后拜祖宗”,在当地相沿成俗。
习近平总书记撰文称赞他“在老百姓心中树起了一座不朽的丰碑”。
为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作者创作这首以谷文昌事迹为内容的格律诗,深切缅怀这位“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四有”干部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