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 奋力谱写东山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访东山县委书记何霭
当前,东山正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大力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聚焦“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行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提升年”活动、“七比一看”竞赛,坚持一线导向、问题导向、实践导向,引领全县党员干部深入基层、找准对策、破解难题,争做“谷文昌式干部”,创一流业绩,交好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答卷。
坚持一线导向,较真于“下”。践行“四下基层”就是要“身心”俱下,当好“传声筒”,架起“连心桥”。注重理论引领,“声”入基层。各基层党组织书记带头为党员干部上党课118场次,调动“‘福小宣’在东山”宣讲小分队、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等各类宣讲资源,深入开展“微党课·送上门”活动,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突出示范带动,“身”入一线。制定“一把手”调研课题29个,采取“线上问+线下访”的方式开展专题调研,动态梳理调研发现的问题,形成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思路办法和对策措施。组织“基层纳谏”活动,向基层党员、干部、群众解疑释惑,收集群众意见。强化完善机制,“深”入群众。健全每月“15日”接访下访制度,落实县处级领导包案责任制,按期完成“治重化积”信访积案,化解率100%,推动疑难突出信访问题有效化解。
坚持问题导向,聚力于“解”。践行“四下基层”就是要奔着问题去、带着问题学、对着问题改,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把“暖民心”的事办细。持续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解民忧”活动,协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69个,推动20个县级为民办实事项目,完成投资4亿元。努力把“顺民意”的事办好。聚焦基层群众、企业业主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和项目推进中的“中梗阻”问题,以“百名干部挂百企”专项行动为抓手,推动领导干部深入基层一线勘察民情、把脉问诊,使信访隐患、矛盾纠纷在基层及时调处化解,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为群众提供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优质资源和服务,持续加快东山县中医院二期、生命公园建设及黑臭水体治理等惠民项目,办好民生实事。
坚持实践导向,侧重于“干”。“四下基层”就是要围绕“实干担当促发展”目标要求,创新工作办法,大兴调查研究、大抓干部作风、大力推动发展。突出“三问于企”助力民企发展。变“问题清单”为“服务清单”,率先在全省成立首个项目代办中心、上线项目代办管理平台,累计为总投资约290.4亿元的47个重点项目开展全流程代办服务。用好“村级顾问”提升法治建设。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探索成立全县首个“海上调解中心”,致力打造“中心+”一站式涉渔法律服务模式,在全市率先实现法律顾问制度全覆盖,提供法律服务75次,为困难群众挽回经济损失437.67万元。实施“16+1”行动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穿透式”调研、“穿透式”研究,以光伏新能源产业发展、种业发展、港口经济区建设等群众最期盼、发展最需要的16项工作为重点课题,推动水域开放、重点项目建设、产业发展取得新突破,今年1-9月,在全市“七比一看”竞赛中,东山总分位列全市第二,经济指标位列第一,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连续22个月位列首位。
下一步,东山将持续传承弘扬“四下基层”优良传统,结合学习谷文昌先进事迹,以开展“循‘点赞’轨迹,学‘谷公’事迹,创一流业绩”活动为抓手,主动融入中菲经贸创新发展示范园区建设,撬动“对外开放、民营经济、干部队伍”三大支点,深化高质量发展“16+1”行动,做好“种业创新、渔港升级、生态修复”三篇文章,打造“新材料、新能源、水产品精深加工”三大产业,以“景点提升、业态提升、配套提升”推动文旅融合,为漳州加快建设现代化滨海城市作出东山贡献。
⊙谢艺祥 欧东茵
责任编辑:蔡建如 张 唅 吴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