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新闻网讯(记者 刘婧)近日,漳州闽南书院举办专题讲座,特邀闽南功夫茶研究专家严利人先生主讲《漳州月港茶叶外销与功夫茶的渊源》。
讲座中,严利人通过生动的历史故事和详实的数据,详细阐述了漳州月港在茶叶外销方面的卓越贡献。严利人表示,明末清初,中国茶叶改变世界近代史,漳州与此息息相关。武夷岩茶、闽南乌龙茶大量从漳州月港及后来兴起的厦门港出口。漳州月港是海丝茶道的始发港、茶叶贸易的重要枢纽。武夷岩茶“漳人制”,漳州人在武夷岩茶的制作工艺创新中扮演决定性角色。清初茶僧释超全在诗中记载,武夷岩茶采用“清漳之法”,注重焙火工艺,异于闽北传统制茶法。当时,武夷山寺庵中多为来自漳浦、龙溪、同安等地的闽南籍僧人,闽南茶商包租或收购山中茶厂产品,运到漳州供民间消费与月港出口。隆庆元年(1567年)明王朝解除海禁,月港从走私港成为名正言顺的对外贸易口岸。彼时全漳州的农业和手工业,几乎都围绕着海洋商贸所带动的产业而进行。明中叶至清初,漳州窑瓷业及茶叶种植和乌龙茶加工制作均达到空前绝后的程度。《福建茶志》《漳州市茶志》均记载:到了明朝,漳州月港对外贸易出现,并持续150年。茶叶是月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品。漳州月港作为海丝茶道的始发港,见证了福建茶叶特别是武夷岩茶、闽南乌龙茶走向世界的辉煌历程。中国茶叶向世界传播,对西欧、英国、日本、美国、印度等地产生了深刻影响,对世界文明作出巨大贡献,丰富了世界的文化。
严利人还深入探讨了功夫茶文化的起源、发展与传播。他指出,中国茶文化五千年,茗饮历史三千年,茶文化有三个高峰:唐、宋、明清。茶兴于唐、盛于宋,更风行于明清。唐代煮茶(煎茶),宋代点茶,明清功夫茶,成为中华茶文化三座高峰的显著标志。功夫茶习俗,以乌龙茶、紫砂壶(盖碗)、小茶杯为主要泡饮形式,历经数百年传承延续至今,将我国茗饮水平提高到崭新阶段。功夫茶诞生于民间,成熟于明末清初。追根溯源,闽南是源头,漳州是主要发源地,并流传于粤东、台湾等地区。随着华人的南迁,功夫茶文化在南洋的马来西亚、印尼、泰国等地得以传承与发展。
责任编辑: 徐镜正 周媛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