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芗城新闻网 > 资讯 > 芗城往事

古城与圆山、芝山的故事

芗城往事   时间:2016-09-23 11:11    http://www.xcxc.cn/   

  宋代,在唐代子城外筑圆形城墙,称“外城”,形成“外圆内方,分隔环迭”的格局。宋绍兴四年(一一三四)始建的石城,长十五里,今仍斑斑可寻。东门城楼及新华西路东侧南、北端的城墙百余公尺,保存完整,颇有价值。唐代始建,至宋代屡经修浚地城池,环抱子城,与九龙江相接。往昔城池碧水悠悠,舟楫如梭,满载货物的船只自东、西闸口而入,可直通市中心渔头庙(今南昌路)。城池上尚存东、西桥亭。东桥亭始建于唐元和十一年(八一六),桥成之日,恰逢漳州人周匡物进士及第,故又名“及第桥”。宋代在桥上建亭,历代重修,现存三进桥亭,雕刻精美,古风盎然。宋代外城的市井布局,民间有俗言谓之:“东门金,南门银,西门马屎,北门苍蝇。”东门、南门自古街市繁华,生意兴隆,流金溢银;北门为牲畜放牧、交易之处,蝇虫飞舞;西门为兵家之地,演武校场,兵营附近马粪多。形象地道出了旧时漳州的景象。

  漫步漳州街头,但见古迹交迭辉映,细心寻去,俯拾即是。中山公园北端,有纪念南宋理学家朱熹的七星池。朱熹于南宋绍熙元年(一一九〇)任漳州知州,曾建“复轩”于此。他潜心研究《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并注释合编的《四书集注》,最早就是在漳州刊行的。他在任内重视教育,勤政谋治,多所变革。历代文人一直把朱熹看作漳州文化史上的里程碑。中山公园的博物馆内,珍藏着唐咸通经幢。经幢上字迹清晰,明代名儒顾炎武称其为“天下经幢第一”。沿着中山公园南门往南行,至修文西路,有建于北宋庆历二年(一〇四二)的文庙,是漳州古时文教中心。文庙内仪门、庭院、丹墀、庭廊规制雄浑,建筑美奂。主体建筑大成殿,金黄色歇山重檐屋顶,金碧辉煌。前廊六根盘龙浮雕石柱,古朴典雅。宋明民族英雄文天祥、戚继光、黄道周、郑成功均曾来此祭祀。南宋建炎年间,孔子后裔孔任率子孔克权,避兵入漳,居于庙内,繁衍子孙于漳州,直至明正德四年(一五〇 九)仍见史载。

  在漳州古城,列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四十处名胜古迹中,有十三处属漳籍台湾宗亲的祖业或崇祀的祖先遗址。其中,有台湾“南院派”陈姓始祖、唐太子太传陈邕开基地南山寺,有台湾“书山派”、“斗山派”、“涌山派”萧生奉祀的始祖、宋代状元萧时中的墓冢,有清光绪皇帝赐建林文察、林朝栋父子的专祠宫保第,有抗日英雄简大狮蒙难处,有著名爱国文学家、教育家许地山故居,有平台将军蓝理生活过的遗址浦头大庙。庙里供奉山西夫子和蓝理塑像。蓝理为统一台湾征战荣归后曾拜谒故地,手书“江汉以濯”,今匾额尚存。

  

来源:漳州新闻网 编辑:赵露佳 时间:2016-09-23 11:11 收藏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