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西湖逐梦记

2018网络媒体走基层   时间:2018-01-23 10:38    http://www.xcxc.cn/   

  西湖千亩湖体初露芳容。记者游斐渊摄

  “新故相推,日生不滞。”

  江之畔,从来都是承载人们梦想的应许之地。湖之韵,总凝聚着世人关注的目光。

  冬日暖阳下,西湖主入口。“梦想开始的地方”,七个大字熠熠生辉。

  它注视着母亲河流过。不久之后,九龙江水将注入西湖宽广的胸怀。千亩湖面将呈现眼前,多情的江水将在这里缓下脚步,为我们再奉上一道风景。

  它注视着先人们的足迹。五千年前,正是在西湖湖心的福船山上,最早定居这片土地的漳州先人,留下了生活的印记。

  它注视着每一个经过这里的人。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万余村民暂别了故土,三百多名征迁干部进驻一线,来自五湖四海的部队官兵奋战在此。告别与相聚,每个人身上的故事,都是梦想生动的注脚。

  四百多个日日夜夜,人们整装,启程,跋涉,落脚,筚路蓝缕启山林,栉风沐雨砥砺行,西湖之梦一步一步地变为现实。近日,我们踏上这块土地,探寻人们日日夜夜逐梦的脚步。

  启程

  西湖之梦,早已有之。

  九龙江畔,芗城古邑,揽首善之利,坐拥一地繁华,却也面临着发展腹地拓展不足的现实窘境。

  老城居民渴望优美生态生活环境的愿望日益强烈。人民期盼,古风芗城再添新韵,带来更多生态“福利”。

  如何提升中心城区辐射带动功能?如何打造城市经济升级版?从而使城市西部成为市区最具活力魅力的新增长区域?

  落子西湖,是关键一招。在主持规划编制西湖设计工作的同济大学教授卢济威看来,启动西湖建设,可在城市西部片区形成一个集文化教育、智慧商务、高端社区及现代服务配套于一体的生态综合体,使产业、城市与人口三者形成良性互动,提升城市新品位新气质。

  2016年8月,“西湖”词眼进入漳州人的视野。人们提出,打造“西湖水景”,与碧湖形成“一东一西”格局。

  梦想的前奏,持续奏响——

  一个重要的节点悄然到来。2016年12月30日召开的全市经济工作会,正式提出了建设“五湖四海”的目标,西湖愿景“浮出水面”。

  一系列重要的决策接踵而至。2017年1月14日市长办公会、2月4日市委常委会先后对项目进行专题研究,原则同意正式启动西湖建设。西湖建设的大幕就此拉开。

  一个重要的号角雄然响起。2月3日正月初七,春节后上班第一天,全市推进“三抓三比、十项竞赛”暨工业首季“开门红”工作动员会召开,随后,芗城区迅速反应,由300多名芗城干部组成的一支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征迁队伍,奔赴西湖征迁一线。

  西湖启梦,更注重步步为营。

  怎么建西湖?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审时度势、擘画蓝图。2月14日,市各套班子领导深入项目现场,提出将西湖打造成为江湖、山水、两岸、产城互动交融的生态园区,“田园都市、生态之城”的样板工程。“样板”二字,成为每一个建设者心中不懈的追求。

  从容自信、蹄疾步稳。把握时间节点,西湖的建设者们一件接着一件做,一阵接着一阵干。

  科学规划:7月,市委充分肯定卢济威教授的规划设计成果,原则同意《西湖生态园片区城市设计》方案。根据方案,未来西湖将是江湖一体,山水融合,通过城市设计合理规划用地和景观设计,将景色“借”到西湖,构成一幅山水美景。

  集结力量:8月,部队官兵进驻西湖,西湖千亩湖体开挖,一幅军民共建大美西湖的和谐画卷徐徐展开。

  阶段突破:12月,基本完成征迁,圆满完成了年初定下的当年谋划、当年动员、当年基本完成和谐征迁的任务。元旦刚过,西湖建设又传来最新消息——西湖生态园道路工程项目建议书获批复。根据规划,纵横交织园区的十五条道路将串联起住房、景观、学校、医院。湖畔的诗意生活,又近了一步。

  ……

  当历史翻开崭新一页,注定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西湖满足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和向往,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芗城区委副书记张其扬认为,西湖是绿色、经济、造福于民的好工程。

  张其扬说,西湖片区内土地三分之一做环境,三分之一做公共配套,三分之一出让开发。建成以后将形成可容纳8万人的功能完善的中心城区拓展区,一方面可疏解老城区产业和人口,提升城市承载力,另一方面也避免同城化中的“虹吸”问题,实现均衡发展。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编辑:赵露佳 时间:2018-01-23 10:38 收藏此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