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途
逐梦路上,不乏艰辛。
为了大家,一些人把小家放到了一边。
把行囊背到村里,把伙食办在工地。300多名干部奔赴一线,把西湖“征途”当成了贴近群众、服务群众、提升自我的生动实践。
“知道征迁难,没想到这么难。”2017年2月7日,刚进驻康山村征迁指挥部的兰长金就让百余名群众难住了。兰长金冥思苦想后,决定采取一个“土办法”——磨,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今天在门口聊上几句,明天在院子里看上几眼,经过反复的沟通说明,村民渐渐理解、接受征迁工作。后来,只要是听说老兰来了,村民便早早敞开大门,有时一聊就是一上午。
已有10余年征迁经验的毛小时,在工作和家庭间,也有犯难的时候。2017年5月,康山村征迁指挥部临时决定把二组的重担一同交到五组组长毛小时肩上。当时,二组正处在急于啃下两块“硬骨头”的关键时期。
毛小时二话不说,带领二组同志持续奋战一周,最终签下两宗大民房。当签约结束时,已是凌晨三点。毛小时心想,还好,只比平时多“加班”三个小时而已。临走时,他还不忘把指挥部小黑板上倒计时的天数,往前划拨了一天。
连续几个月,毛小时都没有时间回乡看望年迈的母亲。思子心切的毛老太太只好从永安赶来漳州。“儿啊,你瘦了,白头发也多了。”毛老太太心疼不已。只是,在漳的十余天,母子见面说话的次数屈指可数,毛小时甚至没有陪老母亲吃上一顿饭,这让他深感内疚。但母亲的理解和支持,却又鼓舞着他前进。
王雪琼一家是干部里“有名”的夫妻档。王雪琼分配在林内村组,她的爱人陈宁在“隔街相望”的康山村组。
“妈妈,你什么时候回来?”女儿的声音带着哭腔。“宝贝,妈妈一会儿就回去了,你先上床睡觉。”王雪琼清楚,口中的“一会儿”至少是两小时以后,她只能在心里对女儿说声抱歉。
父母的“缺席”让小女孩成长不少,她渐渐能理解父母的工作。国庆时,她特意制作了贺卡送给王雪琼。“妈妈,您辛苦了。国庆节带我出去玩吧。”看着女儿清秀的字迹,王雪琼感动不已。但最后,王雪琼还是失约了。
在一线,正是干部们积极弘扬“为大家,舍小家”的精神,才成功创下西湖生态园当年谋划、当年动员、当年基本完成和谐征迁的“西湖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