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媒体走转改】西湖逐梦记

2018网络媒体走基层   时间:2018-01-23 10:38    http://www.xcxc.cn/   

  家园

  梦之归,在家园。

  早点“回家”,是拆迁村民共同的梦想。

  2017年9月, 12岁的刘义阳从康山小学转至漳州市油记小学就读,面对新环境,她并没有不适应的地方,就是觉得少了点归属感。

  教室更宽敞了、认识了更多的小朋友、老师上课还十分有趣,学习成绩也名列前茅,但刘义阳打心里还是想早点“回家”,在家门口上学。

  六年级的刘义阳掰起了三根手指头说,漳州一中高中部就建在康山村不远的地方,三年后自己正好上高中,安置房也到了交房的时候,很期待能在漳州一中上学。“对了,爸爸还答应我,只要考上漳州一中,就奖励我一部手机呢。”

  康山村是一个城中村。村民欧智文在村里经营着一家食杂店,生意还算红火。

  “什么?您同意拆迁了?”欧小玲对父亲的决定很是不解。

  “把眼光放长远一点嘛。”欧智文劝说着女儿,“喏,我准备在西湖边上开个小店。现在不是提倡‘畅享慢生活’嘛,西湖环境好,这里准有商机!”

  “咱们村地势低,又是棚户区集中地,每到梅雨季节、台风天气,村里容易发大水。”欧智文说起心中的担忧,“父亲老了,扛起锄头挖水沟排水的活干不了几年了。拆迁后有新房子住,生活也能更好不是?”

  憧憬着美好的未来,欧小玲在协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有人掰着手指打算将来,有人则用手中的规划笔筑梦西湖。

  90后小姑娘吴丽清有个“城市建设梦”,她很庆幸2017年毕业后就来到西湖公司规划设计部工作。西湖,是她梦想开始的地方,而无意间,她竟也承载着村民的“回家梦”“上学梦”“致富梦”。

  10余条配套道路,两所医院,多所幼儿园、小学、中学,多个安置房等西湖配套规划设计“掌握”在吴丽清等人手中,她们用青春为大家的梦想添砖加瓦。

  1月9日上午,大雨倾盆。吴丽清骑着电动车来到单位,不等卸下雨衣、清理沾着泥土的小皮鞋,她就先麻利地掏出充电器,给“爱骑”补充“体力”。

  工作地点在西湖边上,而总部在龙文。目前,西湖配套方案设计已进入深层次的论证,这让吴丽清几乎每天都得往返芗城、龙文两地。

  “来回一次要22公里,最多的时候一天跑过3次。”吴丽清打趣道,所以电动车的电池都是“大号”的,还必须随时处于充电状态。

  设计工作还要长时间集中精力,费神更费脑,在吴丽清的小包里,总是塞着一瓶滴眼液。“能为一座城市,建设一个地标性建筑,这是我的梦想,所以我能坚持住。”

  又一次,陪伴吴丽清回家的还是月光。“梦想开始的地方”的红色标语,在月光的沐浴下显得格外明亮。此时,她总是坚定地告诉自己,西湖,不仅是梦想开始的地方,更是圆梦的幸福舞台。⊙记者 苏奕斌 通讯员 郑凯 郑文典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来源:闽南日报-漳州新闻网 编辑:赵露佳 时间:2018-01-23 10:38 收藏此页